一封信作文网
导航
一封信作文网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五篇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时间:2019/2/26 0:22:12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 大家 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五篇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原文】

沅、季弟左右:

初七日接沅弟初三日信、季弟初二日信,旋又接沅弟初四日信。所应复者,条列如左:

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惠卿谅亦不凡。余告筱荃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无以不敢冒奏四字塞责。

季弟言出色之人断非有心所能做得,此语确不可易。名位大小,万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将帅之训士不能如此立言耳。季弟天分绝高,见道甚早,可喜可爱,然办理营中小事,教训弁勇,仍宜以勤字作主,不宜以命字谕众。

润帅先几陈奏,以释群疑之说,亦有函来余处矣。昨奉六月二十四日谕旨,实授两江总督兼授钦差大臣。恩眷方渥,尽可不必陈明。所虑考,苏、常、淮、扬无一支劲兵前往。位高非福,恐徒为物议之张本耳。余好出汗,沅弟亦好出汗,似不宜过劳,亦常服蜜芪。京茸已到,日内专人送去。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译文】

沅,季二位贤弟:

我在初七收到了沅弟在初三写的一封信和季弟你在初二写的信,紧接着又收到沅弟你在初四写的一封信,其中所应当回复的,都在此了:

除辅卿之外,你们又能推荐柳南,意卿二人,非常好。柳南做事谨慎,我很了解,意卿看来也不错。我告诉筱荃观察人的方法,主要是爱恨分明,有原则而没有官气,办事稳重而不狂妄。又让他求润帅、左、郭和沅弟推荐人才。你以后若是看见符合条件的人,可随时推荐给我。推荐时要将这个人的好坏之处都告诉我,或者告诉筱荃也可以。能耐劳苦是办事的基本条件,用一些能吃苦的正直人,日子长了就可以看见成效,不要以“不敢冒奏”四个字来推脱。

季弟说有的人,不一定有心就会出色,这话的确不错。名位的高低,都是由上天决定的而不是人定的。可是做父兄的教育家里人,做将帅的教育官兵,可就不能这样说了。你天生聪慧,看透这个道理早,我很高兴。但是你在处理军营事务时,还是要以劝说为主,不宜用命令的口气来告诉大家。

润帅几次晨奏,来解释大家的疑问,也有信来我家里。昨天接到六月二十四日的圣旨,派我去做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恩宠正厚,尽可不必说明,我顾虑的是,苏、常、淮、扬一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地位太高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只怕会为日后众人批评留下借口。我爱出汗,沅弟也与我一样,所以不适宜过分劳累,最好经常服用蜜芪,京茸已经送来了,我会尽快派人送去。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解读】

在军队中,一个出色的将领,善于用人,就会得到众士兵的敬服,并尽自己的全部才能去为国家效命。

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用人的将领。在他看来,一个出色的人才,并不是只有用心就会出色。有人就曾对他这样评价:曾国藩如果亲自指挥军队就会打败仗,而用人指挥就会打胜仗。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几次的败仗都是他亲自指挥的,为此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自己临阵指挥的能力并不高超。所以为避免败仗的再次发生,在日后的重大战役中,他都尽量避免自己亲自指挥作战,而是选用一些非常有智谋的人来指挥。就连1863年到1864年湘军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南京的时候,曾国藩都没有亲临前线。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湘军主帅,从胡林翼以下,即使同他地位差不多的,都对他毕恭毕敬,并始终尊称他为主帅,或者把他当做是自己的老师。如才华横溢、心高气傲、成就卓著的李鸿章,他一生非常崇拜曾国藩,并说:“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里糊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

由此可见,曾国藩这种用人之道是非常令人尊敬的。虽然没有超强的作战指挥能力,但是他身上却彰显出更卓越的领导素质。而这种素质归纳起来,无非有三方面:第一,识人的智慧;第二,用人的诚意;第三,宽广的心胸。

曾国藩认为,用人首先要知人。只有对人才了解了,才能决定用的人是否恰当。曾国藩这种识人的能力令许多人都很敬佩,就连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认为,曾国藩虽然不善于打仗,但在战略谋划和识拔人才方面,他却有着超人的能力。

曾国藩推荐过的人很多,在全国遍布各地。有些人贵为州府之尊,有些人晋升封疆大吏,有些人更是独揽朝政风光。无论官位大小,这些人的表现,都没有辜负过曾国藩的荐举。

比如他在保举左宗棠时,对左宗棠的评价是:“才华可以独当一面”,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对沈葆桢的评价是“可以大用”。后来,他的判断都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对此,有些人认为曾国藩善于相面之术。但是,实际上曾国藩从来不以貌取人。如罗泽南的面貌很丑,还是个近视眼;骆秉章长相十分俗气,就像个乡下的老先生,一副没有本事的样子。正是这样的人,都被曾国藩一眼相中,觉得他们都是奇才。这些都是从这两个人的志向和趣味中考察出来的:志向与趣味低下的人,往往安于现状,囿于世俗的陋规,这些人的品行也越来越低贱;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往往向往先贤的辉煌功业,因此品行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尚明达。

例如,罗泽南在10年的日子里依旧一贫如洗,家里连续遭到不幸。他的妻子也因为家庭的窘迫,而失去了三个孩子,并哭瞎了眼睛。但是罗泽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考试,而是更加刻苦,对他的学生更是十分用心,同他们一起探讨学问,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意志力。由此,曾国藩便得知罗泽南的为人,对他十分敬重,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倚重的人。还有江忠源,他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有两位朋友不幸去世,他一路不辞辛苦护送着朋友的灵柩走了几千里,使两位朋友得以回乡安葬,落叶归根。他做秀水知县时,衙门里一贫如洗。凭借这些事情,曾国藩便判断出,江忠源一定是个侠士,一个忠烈之士。

曾国藩除了有知人的智慧,还特别讲求用人要善于以“诚”对待。在这方面,湖广总督李瀚章也对此评价说:“曾国藩推诚布公,不假权术,故人人乐意为他所用。”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如果要抱着某种私心而去欺骗别人,甚至玩弄一些权术,虽然可以一时得逞,但是他不会永远都得逞。如果对待人才也是如此,更是无法驾驭真正的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最厌恶的就是受人愚弄。所以,一般玩弄权术者往往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就需要我们要以“诚”对人。比如对重义气的彭玉麟,曾国藩以真诚感动了他,使他成为忠实的追随者;对于塔齐布这样勇敢直率的人,他也用真诚感动,使其成为湘军中唯一的满人将领;对于李世忠、苗沛霖这两个鼠辈之人,是无法用真诚感化的,只有彻底消灭,才能不成为祸害;至于对于老练世故的李鸿章则是有张有弛,微妙处理两人关系,既不笼络在自己的掌握中,也不持有敌对态度。这样就能够招来更多的人才,而助其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将军要再有着容人的雅量,那么更会让人慕名而来。

曾国藩的容人雅量,可以说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例如他在处理左宗棠的事情上,便着重显示出他的容人雅量。

左宗棠是个很有才华和魄力的人。但是他性情十分傲慢,常表现为:目中无人、桀骜不驯。他以“今亮”(即当今的诸葛亮之意)来自诩。但是他多次考试都没考中,最后只中了个举人。咸丰二年,已经41岁的他觉得科举之路已经无法行通,就到南巡抚的衙门里当了个“师爷”,从此也就与曾国藩打上了交道。然而,他上任后,根本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但是曾国藩却从来不与他计较,而且内心依旧很欣赏他的才华,并多次向朝廷举荐左宗棠。

咸丰九年,左宗棠与一个湖南总兵发生了纠纷,险些丢掉了性命。多亏曾国藩等人的极力相救,他才平安无事。对此,曾国藩还专门写奏折向皇上求情,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再加上朝廷一些举足轻重的人保举,皇上才肯下令“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就这样,左宗棠成为了曾国藩的幕僚。

左宗棠上任后,曾国藩就派他到湖南招兵,并重新组建一支部队。结果不出几日,左宗棠就招募了一支军队,这就是曾国藩赖以起家的“左湘军”。

左宗棠自从在曾国藩手下工作后,如鱼得水。打起仗来,连战连捷。并且他每打一次胜仗,曾国藩就保举他一次,结果帮他从四品京堂一口气做到了浙江巡抚。仅仅三年间,他就从一个举人变成了巡抚。这其中,离不开他的才能和战功,但是更离不开曾国藩的不断报功保举。

然而,在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却陷入了矛盾之中。这使曾国藩与清政府的关系也十分紧张。曾国藩则是尽力去缓和自己同他的关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左宗棠却生发出一个幼天王的问题来。

幼天王是洪秀全的儿子,名为洪天贵,尊称洪天贵福。湘军攻破天京以后,他与忠王李秀成一起从城墙中逃跑了出去。李秀成被湘军捉住后也交代了这个问题。但李秀成当时却说,即使幼天王出城,也多数已被追兵所杀。

当时,曾国藩也是心存侥幸,所以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就没提到幼天王逃出天京城的事情,而是报告说可能已经死了。但是现在却从左宗棠那里得知,幼天王还活着,而且已逃到了湖州。左宗棠就一面写信给曾国藩告诉这一消息,一面将这件事上奏了朝廷。为此,朝廷便开始找曾国藩的麻烦,说幼天王逃走无疑,所报已死一说不实,并命令曾国藩严惩防范不力的将领。

三个月后,幼天王在江西被沈葆桢抓住了。沈葆桢原本就与曾国藩不和,这次让他抓住了曾国藩的把柄,于是就和左宗棠联手,宣扬幼天王逃脱的严重性,说倘若幼天王真的跑掉了,太平天国一定会死灰复燃。沈葆桢还准备将幼天王押送至北京,让幼天王曾逃出天京的这件事使天下人皆知。他们这种举动无疑是将曾国藩推上了悬崖,曾国藩十分恼怒,从此与他们断绝了来往。

如果换成平常人,早就与他们为敌,拼个鱼死网破了。凭曾国藩的能力,也一定可以取胜。但是曾国藩却没有那么做,虽然他对左宗棠的落井下石,十分不满,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宽容他。他对儿子曾纪泽也说:“我对于左宗棠以怨报德,心里面当然不能没有芥蒂,但我已经年老了,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偏狭的行为。你们这些少年人,尤其不应该妄生意气,对于左宗棠只是不来往就算了,此外不得有丝毫的意见。”

后来,曾国藩去世,左宗棠驻军兰州。有一天饭后,左宗棠在与幕僚聊天时,其中有个人当面批评左宗棠对不起曾国藩:“曾国藩心中时刻都有先生,而先生心中从来没有曾国藩!”左宗棠听后,诚心诚意地说:“你说得很对,曾国藩生前,我一直很轻视他,可他去世后,我却非常敬重他。”由此可见,左宗棠所佩服的,自然是曾国藩对他的宽容与大度。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得出,为什么曾国藩身边有那么多的人才甘心情愿追随他,这正是他具备以上三点素质,而赢得的口碑。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就一定要让自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那么天下的英才才会投奔而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助你成就一番大业。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 大家 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五篇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沅、季两弟左右:专差至,接两弟书。沅于廿五早大战之后,尚能写廿二页之多,可谓强矫矣。所言仅能切中事理。凡善将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儿:初九接尔初六申刻之禀,知二十三日之折,批旨尚未到皖,颇不可解。岂已递至官相处耶?各处来信皆言须用贺表,余亦不可不办一份。…阅读全文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一封信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