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文网
导航
一封信作文网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八篇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时间:2019/3/22 0:10:12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 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八篇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原文】

沅、季弟左右:

久不接来信,不知季病痊愈否?各营平安否?东征局专解沅饷五万,上海许解四万,至今尚未到皖。阅新闻纸,其中一条言:何根云六月初七正法,读之悚惧惆怅。余去岁腊尾,买鹿茸一架,银百九十两,嫌其太贵。

今年身体较好,未服补药,亦未吃丸药。兹将此茸药送至金陵,沅弟配制后,与季弟分食之。中秋凉后,或可渐服。但偶有伤风微恙,则不宜服。

余阅历已久,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亦不可多。

吴彤云大病二十日,竟以不药而愈。邓寅皆终身多病,未尝服药一次。季弟病时好服药,且好易方,沅弟服补剂,失之太多。故余切戒之,望弟牢记之。弟营起极早,饭后始天明,甚为喜慰!吾辈仰法家训,惟早起、务农、疏医、远巫四者,尤为切要!

同治元年七月廿五日

【译文】

沅、季弟左右:

许久没有接到来信了,不知道季弟的病好了吗?各省都平安吗?东征局专门解送沅弟军的五万两,上海答应解送的四万两,到现在还没有到安徽。看报纸,上面有一条说:何根云六月初七正法,读后真有点惧怕和惆怅。我去年十二月底,买了一架鹿茸,花了一百九十两银子,感觉太贵了。

今年身体较好,没有吃补药,也没有吃丸药。现在把这架鹿茸送到金陵,沅弟分配处置以后,与季弟分了。中秋以后天气渐凉,可以慢慢吃了。但如果只是偶然伤风感冒,那还是不合适吃。

我阅历很多,觉得有病时,决不要轻易吃药。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吴彤云大病二十天,竟能不吃药而好了。邓寅皆终身多病,未尝吃过一次药,季弟病时喜欢吃药,并且喜欢换方子。沅弟吃补药,过多。所以我告诫你们的,千万牢记。弟弟的军营起床极早,吃过早饭才天亮,我很高兴。我们兄弟要遵家训四条:早起,务农,疏医,远巫。尤其迫切和必要。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没有病时,可偶尔吃点补药调理,但也不可多吃。所谓补药,是指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正气以及治疗虚症的药物。有人说,补药不是药,只是保健品。向来讲究药食同源的中医,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就能达到“补”的效果了。

其实传统的中药保健,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不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物,而且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方药。

《山海经》收载药物达124种,其中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有不少药物具有补益抗老的作用,如“欀木之实,食之多力;枥木之实,食之不忘;狌狌,食之善走;蒗,食之不夭”。这里所说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指使人增强脑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汉代《本草经.序录》中说“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可知列为上品者,为延年益寿之品。在365种药物中,记录了延年、不老、耐老、益气、轻身、增寿等药物共165种,某些药物后面还直接注明“颇利老人”。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述了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金匮肾气丸等著名的补养抗衰老方剂,尤其是肾气丸,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外使用。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延寿药物研究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不少道家方士、医家烧炼金丹,研究和推行秦汉方士的炼丹服石法,就连著名医家陶弘景、孙思邈的著作中亦有许多炼丹服石的内容。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并记载了不少延寿中药,如服地黄方、乌麻散、琥珀散、熟地膏、枸枸根方、孔圣枕中丹等。宋金元时期,有关延寿药物的理论有了重要的发展,著名医学家陈直、邹铉就明确指出,老年药物保健,应着眼于培补先、后天之本。观其书中常用之品,比如首乌、菟丝子、人参、茯苓、山药、地黄、枸杞、狗脊、胡桃肉、陈皮、木香等,都是补肾益精、健脾理气的药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其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具有抗衰老延年作用的药物有253种,并选录延寿方剂89则。清代就有了长生不老方药,比如益寿膏、补益资生丸、菊花延龄膏、百龄丸、松龄太平春酒等。

中医益寿延年的药有很多,并且都很有针对性,但补药并非人人都可吃。如果身体没有任何疾病,而大补特补,就会影响健康,弄不好会起相反的作用,没有病反而生病,有的病情还会加重,或使人加速衰老等等。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在进行药补的时候,我们要对补药有个清醒的认识。

中医将补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三大类,下面我们逐一认识这三类药的特点。

补气药。对于人是否死亡,西方主要有两条判断标准:一条是看心脏是否跳动,另一条是看还有没有呼吸。而中医学则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口气”,即《黄帝内经》所说:“无气则死矣”,判断一个人是死还是活,通常是看这个人究竟还有没有气。将气分为四类,即元气、宗气、卫气和营气,分别起着强身健体、充裕精神、滋润皮肤和保脾护胃的作用。

补血药。众所周知,血是人体最宝贵的营养物质,如《黄帝内经》里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中医学认为,血是一种赤色的液体物质,源于水谷精气,在脉中按一定规律,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以营养人体内外上下各部组织。若血液不足,即发生血虚症,血液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或全身性的血液亏损。在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为主要症状。形成血虚的原因,多由于失血过多,所耗之血一时未能补充,或脾胃功能减退,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或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所致。《医学入门》曾对血虚症这样评论:“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可见,血虚给人们带来的生理、病理性危害是很严重的,必须及时进行补血。

补阴药。补阴药常用于阴虚症,症见:午后潮热,低烧,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两目干涩,烦躁多梦,腰酸腿软,大便秘结,苔少舌质红且瘦,脉细数。不难看出,阴虚是血虚症的进一步发展。阴虚不仅包括了血虚,同样也包括了精虚及津液等营养人体物质的不足。而精、血、津液这些人体营养物质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倘若有阴虚的症状出现,就应及时补阴。

而对于补药的使用,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虚则补之”,这是运用补药的最根本原则,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即无虚则不用补。倘若一见补药,以为对人体皆有好处,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些青壮年,形神俱旺,生机勃勃,本无虚症,也常服用人参、胎盘、黄芪等,或有医者投患者所好,也滥用补品,如此只会有损于健康。

适可而止。这是说运用补药养生,忌滥服无度。若唯虚是补,偏执一端,盲目滥补,则反会有害机体。药物的作用,主要靠药性,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药物就是利用它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例如人体偏于寒性,就用偏于热性的药物来纠正,如果用之过多,纠之太过,人体又可偏于热性。虽属气虚,但若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其他,则反而会导致气机壅滞。又如虽为阴伤,但若一味大剂养阳,则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滞。此外,补血药物药性多黏腻,过服会损伤脾胃;补阳药性偏温燥,常服则助火劫阴。以上均说明,在使用补药时,一定要忌滥用无度,防补多壅滞。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指出:“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进也。”

“辨证”进补。证是指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病理概括。由于征候揭示了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因而它比症状就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基本上都是从征候入手的,相同的征候,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征候,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同样,在运用补药时,一定要辨证进补,分清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根据不同体质,适当予以滋补药物。

因时进补。这是说在选用滋补药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人体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而合理选择补药。其原因在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四时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不同,因而,药物养生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过的“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乃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此即应四时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因时进补的举例。

因人进补。小儿补益:少年儿童、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不胜补药,如滥服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会出现性早熟的现象。但鉴于小儿脾胃未健,且往往饮食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或有停食,这时的补益,应健脾胃、助消化,可常服四君子丸、人参滋脾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对于一些因禀赋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者,应多补益肾气,以促进生长发育,可选用西洋参、淮山药、蜂蜜、鸡蛋、胡萝卜、泥鳅等补药、补品。

青壮年补益:由于青壮年脏腑组织功能已臻成熟,精力充沛,无须补益,即使用补,也应以平缓少量为宜。但一些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可产生心脾或心肾不足,表现为多梦、健忘、食欲不振,应适当进补,当选用首乌、莲子、枸杞子、淮山药等补药、补品。

中年补益:中年人由于体质已由盛转衰,再加上过度疲劳,气血往往不足,应补益气血以调养身体。补药补品应选用黄芪、党参、当归、首乌、八珍丸等。

老年补益:人体像部机器,机器不断转动,它的零部件会磨损,以致毁坏,人到老年器官也要老化,故老年补益尤为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间断,但要注意应少量频用,切忌重剂骤补,或一曝十寒。

顾护脾胃。使用滋补药,一定要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百虚皆由于脾胃。如大病久病之后或年老体弱的虚衰,常非一脏一腑,多见五脏皆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此时用补当遵孙思邈“五脏不足,调于胃”,通过补脾胃,使脾气先旺,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五脏六腑皆得其养。此外,还有在“虚不受补”的情况下,也要首先顾护脾胃。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体质虚弱较甚或阴阳气血俱虚时,当用补药滋补,若脾胃不健,反可致气机壅滞,加重脾胃之虚,药力难行,体虚愈甚,此时用补,要以运脾为先。又因为滋补药多腻滞,尤以滋补阴血之品为甚,往往滞胃呆脾,故在运用补药养生时,常应配以调理脾胃之品,如陈皮、木香、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等。上述各药不仅能使脾胃功能健旺,而且能防补药腻滞之弊。

 

 

 

 一 封 信 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八篇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二月初五接到家中十一月初旬所发家信,俱悉一切。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男癣疾已痊愈,六弟体气如常,纪泽兄…阅读全文

2、【原文】澄侯四弟左右:今年以来,贤弟实在劳苦,较之我在军营,其劳殆过十倍,万望加意保养。祁阳之贼,或可不窜湘乡,万一窜入,亦系定数,余已不复…阅读全文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一封信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