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文网
导航
一封信作文网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六篇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时间:2019/2/27 0:17:32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网为 大家 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六篇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原文】

沅、季弟左右:

十二早接弟贺信,系初七早所发,嫌到此太迟也。兄膺此巨任,深以为惧。若如陆、何二公之前辙,则诒我父母羞辱,即兄弟子侄亦将为人所侮。福祸倚伏之几,竟不知何者为可喜也。

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忧。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此兄之所自矢者,不知两弟以为然否?愿我两弟亦常常存此念也。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

谢恩折今日拜发。宁国日内无信,闻池州杨七麻子将往攻宁,可危之至!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译文】

沅、季二位贤弟:

十二日一早收到弟弟的贺信,是初七一早发来的,我觉得到达时间有些晚。我担负的任务重大,深感恐惧。如果我也选择陆、何二人的路,那会给父母带来羞辱,还有兄弟子侄会被人看不起,祸福联系密切,让人不知道什么是可喜的预兆。

细看近来官吏的作风和人心,以及各省的督军将帅的行为,天下好像没有安定的一天。我只能用一个“勤”字来报效皇上,用“爱民”二字来报答亲人。我的个人才能和本事有限,肯定是很难立功,如我遵照勤字的要求,整天劳苦,可能多少为皇上分一些忧虑。行军打仗本来就是打搅百姓的生活,如果时刻有爱民之心,不让祖先积累的德福从我一人手里流尽,这就是我的小心愿,不知你们认同吗?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想法。

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两句话简明扼要。可是好人实在是不易多得。你帮我留心观察,凡有一技之长的都推荐给我,我一定不会轻视。谢恩的报告今天寄走了。宁国这两天没有消息,听说在池州的杨七麻子要攻打宁国,情势极其危险。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劝说弟弟要有爱民之心,并且还说多置好官、遴选将才非常重要,并让弟弟为他留意,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要推荐给他。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重视。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军队离不开好的官员和将领,所以他总是注意往身边拉拢人才。

曾国藩拉拢人的方法无外乎有三种:第一,情感交流;第二,利益引诱;第三,善于约束。

曾国藩知道,作为一个将领,要想让属下愿意为你所用,就必须要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要知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曾国藩就是个极重感情的人,他与人才之间常常促膝而谈,时间长了,就建立了一条很牢固的情感纽带。

比如说,曾国藩手下的勇将塔齐布,在一次作战中因为人少而无法抵抗劲敌,又深陷泥潭,迷了路,幸好被当地的一位农民发现,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中休息。第二天早上,塔齐布的部下发现他们的主将一晚上都没有回来,都认为他肯定战死了,便哭作一团,曾国藩也悲痛不已。就在这时候,塔齐布回来了,曾国藩听说后,连鞋子都没有穿,光着脚就跑了出去,抱住塔齐布大哭了起来。塔齐布则说:“我十分饿,快给我弄些饭吃吧。”曾国藩这才破涕为笑。

曾国藩这一哭一笑,其实都是真情的流露。或许并不能打动别人,但是却足以见得,曾国藩爱护人才的真心真意。

曾国藩还对湘军的另一员大将李续宾十分器重,李续宾对曾国藩也是忠心耿耿。曾国藩父亲去世的时候,曾国藩回家守制,这期间清政府乘机剥夺了他的兵权,而李续宾知道后,却不以为然,依然把曾国藩看做是自己军队的最高统帅,任何事情都要向曾国藩报告、请示。眼看着朝廷迟迟不肯让曾国藩出山,李续宾也因此要辞职回家。1858年,李续宾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孤军猛进,结果被围于三河,力战而死。这一消息传到曾国藩大营的时候,曾国藩心如刀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起来。

曾国藩同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感情也十分好,两人几乎无话不谈。李续宾战死三河后,其部队就由李续宜带领。同治元年八月,李续宜在营中患病,曾国藩每天都要去看望他,晚上还要看他睡眠是否很好。当看到李续宜晚上能安然入睡时,他才放心地悄悄离去。他曾给自己的弟弟写信说:“我每天到李续宜那里探视,他身体很瘦,又经常咳嗽,好像是有了内伤,但他的精神还很好,静心调养,应该可以痊愈。”并说还会继续给他们写信,一起分享这个快乐。

可见,曾国藩这发自内心的爱将之心,没有不感染人的,也正是因为他这份真实情感的流露,而使许多将才都忠心地跟随他。

人不仅有精神上的需求,更有物质上的需求,曾国藩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但对这些将士以真情相待,还会进行利益引导,而让他们更加忠实于他。

在钱财上,曾国藩看得十分轻,所以他也希望湘军的将领不要贪恋名利这些外在的东西,在他看来,过于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成大事的。但同时他也知道,凡是勇敢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很大的欲望。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会在这方面尽量满足自己的将领。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曾说过:“但凡出来带兵者,都难免会稍肥私囊,你想让他们一点钱也不拿是不可能的。”

的确如此,军队作战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军银。咸丰八年,曾国藩第二次出山时,李续宜就曾经劝说:“对于名将,非花费十万两白银才能请求他出来为你所用,出来之后,又必须每月花费一万两才足以够他使用。”因此他建议曾国藩别怕花钱,而要“轻视银钱”,以重金求人才。

左宗棠刚出来带兵的时候,胡林翼也写信说:“在军营中的办公费用一定要多定一些”,因为“聚集人才依靠的是钱财”,特别是“用兵打仗更是不能在乎钱,不要学那乡下里的老教师,得到一笔学生交的学费,就觉得一生都吃不完了”。

所以,曾国藩在呈给朝廷的奏折中,总是将将领的薪水定得很高。按照湘军饷章的规定,营官每月为白银二百两,分统、统领者带兵三千人以上的每月为三百九十两,五千人以上的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的六百五十两。根据《湘军志》中所说:“带五百人的每年收入白银三千,带一万人的每年收入六万,这还是廉洁的将领。”所以湘军将领每个人都具有丰厚的报酬。拥有10万家产的大概就有100多人。彭玉麟可谓是最廉洁的将领,但他自己也承认打完仗后,除了已经报销饷项及阵亡恤赏养伤各银外,剩余的都可以归入私囊的。郭松林号称400万,席宝田分给10个儿子每人24万,加上公产及捐助,财产将近300万。曾国荃有田万亩,房产、钱庄还不在内,其他的将领也都拥有巨资。

曾国藩在薪酬上如此大方,还十分注重保举将领。他刚带兵的时候,保举的人很少。随后他就发现,自己“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所带给他的后果是“人心不附”,人才都流向了胡林翼幕府。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德不服人,后来才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保举得太少,使追随自己的人多数都因为没有升迁希望,而失望离开。对此,他身边的一些幕僚,如刘蓉、赵烈文等人,也多次向他进言。赵烈文就曾经说过:“阁下爱贤好士,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是弃你而去呢?以前的就不提了,就说最近一段时间相继离开的那些人,是他们有负于阁下呢,还是阁下以为他们没有用而放弃了他们呢?二者都不是。来投奔您的人,除了少数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大部分是为求利而来的。如果得不到发展的机会,那么他们都将会销声匿迹,又怎么会肯来为我所用呢?所以明智的用人者,一定要满足人才的欲望,这样人才才会认为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竭尽才能来报答您。这样,才能合众人之私,而成就一人之公,完成您所从事的事业。”

赵烈文的话让曾国藩很受启发,尤其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更令曾国藩顿时醒悟,马上意识到保举的重要作用。从此他深刻意识到,只有让优秀的人才感觉到有升迁的希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能力。于是他就开始效法胡林翼,改变作风,大力保举人才。

1854年,湘军攻克了武汉,这是清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的第一座城池,朝廷上下都十分振奋。曾国藩就趁机给皇帝上了个折子,开出了一大堆的名单,请求奖励。咸丰皇帝也因为很是高兴,就批准了曾国藩的全部请求。这让罗泽南、杨载福、李续宾这些人崭露头脚,从而对鼓舞湘军的士气,起了极大的作用。

这让曾国藩领略到了“利益引导”的巨大威力。此后,凡是重大的战功,他都要保举一大批人。如安庆之战,他归功于胡林翼;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他又归功于众将领,在保单中开列出了有功者达1000多人,参战的统领、分统、营官等几乎一个不落。

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有四百多的幕僚,绝大部分都得到过他的保举,所以他的幕僚,即使不是实缺的官员,也有候补、候选、记名之类的名堂,这其中,有26人成为督抚一级的大员,50人成为三品以上的大员,至于道、府、州、县的官员更是很多。所以,这让人们感觉到,只要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就会有升迁的机会,这样人们就愿意投奔他来。而曾国藩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和他的人才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下属得到了提升,他的影响自然也就更大了。所以曾国藩曾说:“凡是遇到利益问题,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名声的问题,要注意分享,这样才能成大事。”

这也让我们看到曾国藩这种利益引导而带给他的成功。当然,曾国藩这种利益引导也有两重性。湘军将领所得的利益,一部分是来自自己应得的薪酬,而一部分是公费、克扣军饷,甚至是在战争中掠夺而来的,曾国藩对于后者也默许了。这样就会使得湘军每个人很快都会成为有钱的人,那么就没有谁再为他卖命,很快也就失去了战斗力。所以说,当湘军打完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时候,湘军也就不能再用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利益引导就是一把双刃剑,用人者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谨慎。

曾国藩在此基础上,便运用了约束的方法,也就是宽严结合。因为曾国藩知道,人如果富有后,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同时还会助长人的贪念和腐败。因而,曾国藩说,近年来我在对待将领上过于宽厚,又与诸将相距遥远,因而一遇到危险,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让我明白了古人所说的话:“多一点约束,少一点放纵,人数虽然少,但也能成功。”如果违背,一定失败。

于是,曾国藩就对将领实行宽严结合的方法。在他看来,该宽的有两方面:第一,花钱会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手中钱财较多的时候,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手中钱财紧张的时候,则将好处让给别人,哪怕自己过得很苦;第二,不要与他人争功,遇有胜仗,将全部的功劳都归于他人,遇到有升官的机会,将保举的机会给他人。

该严的也有两方面:第一,对他的礼节要疏远,跟他的往来要少一些,给他写的信要简单,话不可多,情不可密;第二,要剖明是非,凡是他和他的部下做得不对的,坚决进行惩治。

总之,在名和利问题上要宽,在是与非问题上要严。如果这四者兼备,那么你的手下就又有强兵,又没有不可以相处的人了。

曾国藩利用这一手法,降服了很多能打仗但又很能闯祸的将领。

陈国瑞曾是太平军将领,后叛变加入了清军。这个人生性残暴,但打起仗来却异常勇敢。曾国藩奉命镇压捻军起义,陈国瑞率领部队驻扎在山东济宁,归曾国藩管辖。曾国藩见陈国瑞力量比较单薄,就派了刘铭传进驻济宁城北,以便相互照应。出乎意料的是,陈国瑞看到刘铭传的部队配有大量的洋枪洋炮,竟然动了抢夺的念头。于是,他率领亲兵五百人,闯进刘铭传的驻地,见人就杀,见枪就夺。刘铭传见状,立刻发兵将陈国瑞团团围住,把陈的亲兵全部打死,然后把他关了起来,连续三天不给他饭吃。

事情被曾国藩知道后,曾国藩开始对他进行审问,他先将陈国瑞叫来,历数他以前做的一件件坏事,这让陈国瑞顿时没有了嚣张的气焰,低头沉默了。曾国藩见状,随后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希望他能够振奋起来,不要自毁前程。接着,又坐到他面前,诚恳地与他定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违令三条规矩。陈国瑞当时随口便答应了,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老毛病又犯了。曾国藩知道后,十分生气,于是立刻上奏,将他以前的坏事一一启奏,皇上批准后,革去了陈国瑞的帮办军务之职,剥去了他的黄马褂,暂时保留了他的总兵之职,责令他戴罪立功,并告诉他如果再不听令,就要将他撤职查办,发往军台效力。这一软一硬的方法,让陈国瑞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只好跑到曾国藩那里低头认错,发誓以后一定听从曾国藩的命令,再也不敢抗命不从了。

由此看来,名利问题上要宽,就是说要利益引导。是非问题上要严,就是要在利益引导的同时严加约束。这样一来,就会使人既知道向上,又知道忌讳了。

综上所述,可见曾国藩用人选将的高超手段,十分让人佩服,所以作为今人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让自己身边也拥有更多人才,从而更好地驾驭他们,使他们为自己忠心效命,这样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 封 信网为 大家 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七十六篇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字谕纪泽儿:萧开二来,接尔正月初五日禀,得知家中平安。罗太亲翁仙逝,此间当寄奠仪五十金、祭幛一轴,下次付回。罗婿性情乖戾,与袁婿同为…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儿:二十日接家信,系尔与澄叔五月初二所发,二十二日又接澄侯衡州一信,俱悉五宅平安,三女嫁事已毕。尔信极以袁婿为虑,余亦不料其…阅读全文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一封信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