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文网
导航
一封信作文网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八篇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时间:2019/2/8 0:17:44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八篇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原文】

字谕纪泽儿:

廿九接尔十月十八在长沙所发之信,十一月初一又接尔初九日一禀,并与左镜和唱酬诗及澄叔之信,俱悉一切。

尔诗胎息近古,用字亦皆的当。惟四言诗最难有声响、有光芒,虽《文选》书孟以后诸作,亦复尔雅有余,精光不足。扬子云之《州箴》、《百官箴》诸四言,刻意摹古,亦乏作作之光,渊渊之声。

余生平于古人四言,最好韩公之作,如《祭柳子厚文》、《祭张署文》、《进学解》、《送穷文》诸四言,固皆光如皎日,响如春霆。即其他凡墓志之铭词及集中如《淮西碑》、《元和圣德》各四言诗,亦皆于奇崛之中迸出声光。其要不外意义层出、笔仗雄拔而已。自韩公而外,则班孟坚《汉书.叙传》一篇,亦四言中之最俊雅者。尔将此数篇熟读成诵,则于四言之道自有悟境。

镜和诗雅洁清润,实为吾乡罕见之才,但亦少奇矫之致。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乃能脱去恒蹊。

尔前信读《马汧督诔》,谓其沉郁似《史记》,极是极是。余往年亦笃好斯篇。尔若于斯篇及《芜城赋》《哀江南赋》《九辩》《祭张署文》等篇吟玩不已,则声情自茂,文思汩汩矣。

此间军事危迫异常。九洑洲之贼纷窜江北,巢县、和州、含山俱有失守之信。余日夜忧灼,智尽能索,一息尚存,忧劳不懈,它非所知耳!

尔行路渐重厚否?纪鸿读书有恒否?至为廑念。余详日记中。此次澄叔处无信,尔详禀告。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你十月十八日在长沙发出的信我已经在二十九日收到,十一月一日这天又收到你十月九日的一封信,另外还有与左镜和唱和的诗、澄叔的信,所有情况我都已经知道了。

从你的诗中可见你的诗风从古人的诗中脱胎而出,用字也特别确切恰当,这些已经很难得了。古诗之中,要数四言诗最难写得出色、有光芒。虽然《文选》中有孟子以后的各种作品,但也是雅气有余,精气光芒不足。扬子云的《州箴》、《百官箴》等四言诗,刻意仿古,也缺乏作作之光、渊渊之声。

对于古人的四言诗,我一生最喜欢的就是韩愈的作品,如《祭柳子厚文》、《祭张署文》、《进学解》、《送穷文》等各篇四言佳作,都好像月光皎皎般光芒四射,又如隆隆春雷般响亮贯耳。即使是其他所有墓志之铭词及集中如《淮西碑》、《元和圣德》各四言诗,也都是在奇崛之中迸发出独有的音律和光芒。这些文章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在于意义层出、笔势雄劲挺拔。除了韩愈的作品,就是班孟坚的《汉书.叙传》,这也是四言诗中俊雅脱俗的作品。你把这几篇熟读、背诵,就能深刻领悟到四言诗的境界了。

镜和的诗雅洁清润,实在是我家乡罕见的作诗奇才,不过他也难达到奇崛的意境。凡是写诗作文,都要求有雄奇变化的风格,还要有超群脱俗的构想,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僵化世俗的模式。

你在上封信中说读了《马汧督诔》,说这篇文章的沉郁如同《史记》一样,我很认同你的看法。我早些年也喜欢这篇文章。但如果你对这篇诔文及《芜城赋》、《哀江南赋》、《九辩》、《祭张署文》等篇仔细体味,深加琢磨,那么写文章自然就能够声情并茂,文思泉涌了。

最近的军事情况特别危急。九洑洲的敌人纷纷流窜到江北,巢县、和州、含山都相继失守。我每天着急忧虑,希望竭尽所能,只要还活一口气,就一定奋斗到底,但这些又有谁知道呢!

你的行走是否渐渐趋于稳重?纪鸿读书具有恒心吗?家中的这些事情很让我挂念。其他的事情详细写在日记中。这次没有另外给澄叔写信,你要把详情向他禀告。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强调了阅读文章,不仅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有超凡脱俗的构想,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僵化世俗的模式,使自己的文章不受别人文章的限制而脱颖而出。

欧阳修苦读韩愈的文章,但他的作品又超过韩愈。究其原因,就是他真正领会了韩文之道理,并加以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诗文中。所以清人袁枚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这都体现出了诗文立意,必须有超凡脱俗的境界。也就是说,读别人的诗文,必须要懂得学以致用,争取写出比别人还要出色的文章来。

清人郑日奎以蚕和桑的关系为例,说明读书学习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运用。他指出,为蚕养桑,非为桑也。以桑饭蚕,非为蚕也。逮蚕吐茧而丝成,不特无桑,蚕亦亡矣。取其精,弃其粗;取其神,弃其形。所谓罗万卷于胸中而不留一字者乎。

对此,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呢?能把《诗》三百篇背诵下来。而在政治措施和外交活动上却不能用,那就算白学了。”可见,孔子是在教授学生学以致用,使其各有专长,能从事政治活动。

不仅曾国藩、孔子如此,古代圣贤之士都非常注重这种超凡脱俗的方法。

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我是个庄稼人,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干农活,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至于葫芦里面没有空隙。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田仲听后,对屈谷说:“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隙,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屈谷说:“先生说得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葫芦不是一样吗?”

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不能将自己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洁的名声,也是徒劳,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田的农夫屈谷。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有用处的,要知“一语不成践,万卷皆为空”。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对学习的东西不加以利用,那么就会一事无成。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选好目标,作好计划,学到精髓,学以致用。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八篇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四位老弟足下: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阅读全文

2、【原文】沅弟左右:十九日接弟十四日缄,交林哨官带回者,俱悉一切。肝气发时,不唯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弟之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阅读全文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一封信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