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文网
导航
一封信作文网 >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想起一部电影——三毛与伍尔芙的对比

时间:2019/7/4 0:03:54 来源:我爱写信

一封信 作 文网为你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想起一部电影——三毛与伍尔芙的对比

    或许有人担心未来年轻一代的读者们到底还会不会认识三毛?或是若以一个“华人作家”为题材拍成电影是否能叫好叫座,甚至得到全世界电影观众感动的共鸣回响?我一点也不担心,即便欧美文坛与电影界的确皆不知三毛为何人,但是我想起一部电影,适时除去了这个疑窦──那就是《时时刻刻》(TheHours),这部成功的好莱坞电影确实为我们解答了上述一切的问题。

    1999年美国作家麦可?康宁汉(MichaelCunningham)所写的这本小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2002年由史蒂芬?戴尔卓(StephenDaldry)导演拍成电影后,又一举得到第60届金球奖最佳影片,也让剧中饰演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1941)的女主角妮可?基德曼戴起假鼻子演她,成为当届奥斯卡与金球奖的双料影后,再创演艺高峰。

    看来只要导演和编剧能够找到一个切中现代电影观众所营造的强烈剧情张力及想象空间,以《时时刻刻》为例,反而导引我们这些遥远的东方观众,首次如此亲近了解一位原本完全陌生的欧洲女作家──她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派”(TheModerns),擅用浓重的“意识流”写作,也大胆挑战当时欧洲中上层社会主流男性价值的先驱,因此在研究英国与西方现代文学的领域里,伍尔芙的作品几乎是必读的经典。

    过世到现在20年的三毛,在学界与文坛上的地位至今并没有达到如伍尔芙那般公认的层级,然而三毛口语生动的文笔、平凡却触动人心的故事,经由她的人与作品的确让广大的读者受众极为浅显易懂、轻松得以一览她文学世界里的翩翩风采堂奥,也观照思考到人们自己的生命。以大众文学的角度来看,三毛比早她成名半个世纪的伍尔芙在作品里更容易亲近,也更能呼应到人们真实的生活。因此,如果说伍尔芙是20世纪上半期在“英语世界”里最具卓越创新力的意识流小说家,那么三毛则是20世纪下半期在“中文世界”里最具感染影响力的大众通俗文学作者。

    巧合的是伍尔芙最后也是选择在中年以自杀结束生命,她像三毛一样曾被忧郁幻听等精神症状病情所困扰,但都隐藏着一颗奔放飞翔的心,还有一个充满所谓“女性自觉”的高贵灵魂。她们各自面对那些拘泥于当代社会架构下,人们必须无可抉择去承担的责任义务,虽然均颇受压力,却也在其中激荡迸发出她们精彩的文学创作,进而启发了我们后辈,试图想去各自以她们的故事拍成一部极具质感的电影作品。

    伍尔芙与三毛在人生际遇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伍尔芙的丈夫照顾了她一辈子,未若三毛的丈夫荷西不到三十岁即英年早逝,留下她守寡十二年至死未曾再婚。不过伍尔芙除了丈夫之外,还有一位生前最要好朋友与情人的孩子奈格尔?尼克松为她写了一本传记文学,追溯她的流金岁月,并且素描出这位伟大女作家惊人的生命史。尼克松巨细靡遗地追忆自己在童年时光与伍尔芙共度的情景,由于作者幼时曾与伍尔芙相熟,此书得以细腻的手法抽丝剥茧,借由第一手的见闻史料从伍尔芙的真实生活环境与周遭人物切入,引导我们贴近一个遥远的外国女作家如此玄奇动人的内心世界。

    对比之下,如果有机会能帮三毛写一个完整的电影剧本,进而由优秀的国际导演拍出一部有关三毛的电影,庆幸我们拥有更多源自真实深刻情谊的第一手史料,以及我跟三毛生前最后一年的交流互动──包括对谈录音资料与电话留言,以及“以文会友”题赠的书信短笺等三毛真实的声音与文字。

    期待一部属于三毛的中国文学电影《时时刻刻》终将出现。

一封信 作 文网为你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想起一部电影——三毛与伍尔芙的对比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    如果说音乐与文学永远都是人类用来诠释生命篇章最美丽的句点,一位真诚而充满爱心的人何尝不也是音乐与文学最美丽的篇章,等待我们一个温柔敦厚的…阅读全文

2、    或许有人担心未来年轻一代的读者们到底还会不会认识三毛?或是若以一个“华人作家”为题材拍成电影是否能叫好叫座,甚至得到全世界电影观众感动的…阅读全文

关于三毛的最后一封信的一封信
快速导航